MENU
首页» 本科教育» 课程简介

《优秀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优秀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g0810406

课程名称:优秀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

英文名称:Excellence Trad Culture and Ethics Moral

总 学 时:16           

 学  分:1

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校定公共选修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主要内容、特点、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脉络,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心。教学任务包括:1、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2、组织考试与考查。

二、教学内容、方法及基本要求

具体教学内容分为十个专题,分别讲授先秦诸子如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文化与伦理道德思想(详细介绍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的文化思想)、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传统文化的民族特点、传统文化与当今时代、熔铸古今中西、综合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时代性文化。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先秦诸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格,了解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分析并着力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适当利用录象、多媒体等资源。讲课专题化,教案规范化,理论联系现实,尤其注意史论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特点、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脉络,与当代实践相结合,结合当今时代文化思潮的最新发展,熔铸大学生具有民族性格的伦理道德风范,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实践环节的内容、方法及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写论文一篇,另由任课老师决定课外习题及课堂讨论。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课程内容

讲课(包括习题课、讨论课)

实验

上机

课外

合计

诸子百家文化思想

4

 

 

 

4

传统文化发展史

4

 

 

 

4

传统文化的民族特点

2

 

 

 

2

综合创造新文化

2

 

 

 

2

文化与现实

4

 

 

 

4

合计

16

 

 

 

16

 

 

五、考核方式

以结课论文方式考查。

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体现

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统文化。

七、推荐教材和参考文献  

教    材:《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参考文献:《中国传统文化》,王荣花等编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8年。

《文化学通论》,刘守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传统学引论》,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庞朴,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年。

《文化哲学》,朱谦之,商务印书馆,1990年。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田广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商聚德等主编,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

《中国哲学史新编》,冯友兰,人民出版社,1989年。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中国哲学史》,任继愈,人民出版社,1979年。

 

 

 

大纲制订人:徐岿然

大纲审定人:孙芳 王聚芹

大纲校对人:徐岿然

制订日期:2010年11月1日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