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本科教育» 课程简介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80810312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纲要                         

英文名称: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Outline

总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对象:全校各专业一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明了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表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必须坚持。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及其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它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具有自我发展的强大生命力。教学任务包括:1、讲授中国近代史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2、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3、组织考试与考查。

二、教学内容、方法及基本要求 

具体教学内容分为三编十章: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本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二、外国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的形成等)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

1.两对基本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四、基本历史线索

1840—1919年的中国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奴役(包括宗教势力的渗透)

第二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包括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第三节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社会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二、从睁眼看世界到“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第二节  地主阶级“自救”活动的兴衰

一、洋务新政的兴办

二、洋务新政的失败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与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二、思想启蒙及其意义

三、戊戌维新运动夭折的教训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包括对清末“新政”的评析)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二、孙中山与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共和制蜕变为封建军阀专制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

本编综述    天翻地覆的三十年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与国际环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国际格局的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1.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政府

2.外国在华资本的垄断地位

3.占优势的中国封建经济

4.官僚资本的膨胀与民族资本的困境

5.人民的悲惨境遇

三、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

1.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2.两个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四、基本历史线索

1919—1949年的中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二、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包括先进知识分子的先锋、桥梁作用)

三、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历史特点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面貌

一、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

二、工农运动的发动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大革命失败与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明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

三、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三、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四、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第三节  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一、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二、从片面抗战到消极抗战

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人民战争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二、敌后战场与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

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四、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与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三、第二条战线的开辟

四、国民党统治的经济、政治危机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和政治主张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三、第三条路线和第三大党运动的失败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第四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三、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    )

本编综述  走向辉煌的五十年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各族人民成为新社会的主人

2.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

3.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安全(包括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抗美援朝运动等)

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中国的外部世界及其变化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四、基本历史线索

1949—    年的中国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

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三节  走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提出

三、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第二节  严重的曲折

一、“大跃进”及其纠正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三、错误的性质、原因和教训

第三节  探索的成果,建设的成就

一、建设社会主义若干重大原则的提出

  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基本建立

三、经济、科教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提高

四、大国地位的初步确立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五、毛泽东与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发端

一、解放思想,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

二、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三、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巨大成就

一、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积极推进

   (包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

三、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其作用

四、外交战略的实施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第三节  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邓小平与二十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适当利用录象、多媒体等资源。讲课专题化,教案规范化,理论联系现实,尤其注意史论结合,论由史出,以论带史。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近代史在探索中的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深刻理解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要求学生树立一下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实践环节的内容、方法及基本要求   

按具体情况,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等地进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报告记入平时成绩。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写论文一篇,另由任课老师决定课外习题及课堂讨论。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课程内容

讲课(包括习题课、讨论课)

实验

上机

课外

合计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8

2

 

 

10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0

2

 

 

12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6

2

 

 

8

机动

 

 

 

2

2

合计

24

6

 

2

32

五、考核方式

考试与考查相结合:期末开卷考试成绩占60%,平时考查如随堂测验、课堂笔记检查、社会实践报告、论文等占40%。

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体现 

    了解近代、现代中国历史的基本情况,学习仁人志士的做人、做事风范,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方法,增加历史素养,能够结合现实进行比较深刻的分析和研究。

七、推荐教材和参考文献 

教    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参考文献:《中国近代史诸问题》,刘大年著,人民出版社,1965年。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上、下),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1980年。

《帝国主义侵华史》(1、2、3卷),丁名楠著,人民出版社。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下),胡绳,人民出版社。

《中国近代史》,范文澜,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陈廷湘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薄一波,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1993年。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7册,中国文献出版社,199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何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大纲制订人:徐岿然

大纲审定人:徐岿然 王聚芹

大纲校对人:徐岿然

制订日期: 2010年11月1日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