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学者张晓萌应邀来我院与学生交流人生目标与人生规划
文/刘书峰 图/ 赵锦锦 王 茜
2017年5月16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学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晓萌老师应邀来我院与学生进行关于人生目标与人生规划的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院党总支书记蔡利民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研究生、人文学院部分硕士研究生(公共管理)和中文专业本科生参加。
活动伊始,蔡利民老师向大家隆重介绍了张晓萌老师。张老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曾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国际交流办公室主任,海淀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海外当代中国研究,在国内外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篇,撰写专著2部,曾获北京高校思政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张老师表示,自己作为一名教育者,始终把同学们视作自己的服务对象,很高兴与大家进行这次关于人生目标与人生规划的交流。人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志向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
接下来,张老师与在场同学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讨论。首先,一位同学提出当目前存在着组建家庭后如何处理奉献家庭与继续学术深造的困惑。对此,张老师认为,良好的工作事业需要良好的家庭作为支撑,建议该同学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并在与家人充分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做出恰当选择。接下来,有同学问到怎么看待女生考博的问题并请张晓萌教授给予读博建议。张老师认为,读博需要持久的动力和深厚的学术情怀,并结合了自身生活经历建议大家对标签化不要在意,努力做到在生活中展示自身的丰富性。有同学认为,毕业后有从事高校辅导员职业的理想,但高校辅导员门槛不断提高,请张老师给出建议。对此,张晓萌教授表示,首先要关注相关政策,对政策有清晰的了解;其次要适应高校辅导员业务素质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再者要走近高校辅导员工作,了解该职业真实工作状态,调适理想与实际的距离。
在场的人文专业本科学生普遍存在着当前奋斗目标不明确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不确定的问题,对此,张老师表示,同学们首先要根据自身特点确定一个综合的发展方案,有清晰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稳扎稳打,珍惜韶华,不断进步。
蔡老师对交流会作了简单的小结,劝勉同学们珍惜生命、珍惜青春,立好志向,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在现实中努力奋斗,实现人生的升华。交流会气氛活跃,在大家的坦率交流中进行了一个小时,张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一场亲切交流。
交流会上,同学们情绪高涨,认真聆听思考,积极参与发言讨论,中午12点半,交流会结束,张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同学们纷纷表示,张老师亲切温和,语言生动,娓娓道来,解决了同学们的许多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