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庆华出席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体备课会
10月28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体备课会,邀请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陶文昭作题为“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准确把握‘十五五’战略擘画”的专题报告。校党委书记汪庆华出席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思政课兼职教师和辅导员代表参加备课会。
会前,汪庆华会见陶文昭,并听取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工作汇报。汪庆华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将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全会精神与思政课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推进全会精神完整、全面、准确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我们必须答好的“政治必答题”和“育人关键题”。
汪庆华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在政治引导、学理阐释和价值塑造上持续用力,不断提升教学实效。广大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十五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着力在讲准、讲深、讲透、讲活上下功夫。要找准教学切入点、聚焦点、结合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十五五”时期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关键时期的重要意义,理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将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会上,陶文昭教授系统深入解读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及“十五五”规划。他通过梳理我国五年规划从计划经济时期、转轨阶段到市场经济体制的三个发展历程,阐释了从“计划”向“规划”转变所蕴含的时代意义,阐明了制定和实施中长期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他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的核心要义,结合“十四五”时期我国在经济实力、科技创新、综合国力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十五五”时期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要求进行了深入介绍,系统梳理了“十五五”时期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承上启下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六大原则、七大目标和十二项重大任务。

此次集体备课会为师生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战略部署提供了指引。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备课会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深的学理思考、更活的教学方法,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讲准、讲深、讲透、讲活,讲出思政课的高度、温度和力度,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初审:赵庆周
复审:孙芳
终审: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