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学院动态

两地马院调研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8月14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孙平带队,两地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团赴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并与李梦云院长希勇副院长领导和教师代表召开座谈会。院长王伟、副院长梁田、马院(保定)副院长王建红、副书记兼副院长赵鲁臻、副院长齐秀强、青年教师代表韩兴武等参加调研。


image.png

 孙平介绍了调研背景和调研目的重点学习兄弟学院党建引领下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以及博士点申报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为编制学院“十五五”规划以及学院长远发展提供支撑。孙平简要介绍了马院的基本概况、学院“十四五”规划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以及当前制约学院发展所面临的迫切问题。

王伟详细介绍了当前学院发展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瓶颈,并指出面对当前发展形势,华电马院将“十五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在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以数智交叉赋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抓手、以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为路径、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为两翼,以能源电力行业为依托,以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观和价值观的新时代人才为根本目标,努力建设特色鲜明、行业引领、国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快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培育和申报,希望能够从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中取得真经,获得切实有效的发展推动力。

王建红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保定)发挥学校技术优势,长期聚焦于数智化赋能思政课教学创优,逐渐积累成功打造服务全国高校思政课师生的“慧思政”平台,并升级为智能体的建设情况。王建红提出,未来将认真学习浙江工商大学凝炼学科特色的成功申报经验,从学校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总结学院“数智赋能 交叉创新”的学科特色化发展路径,在为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贡献力量的同时赢取学科发展的机遇。

李梦云院长“建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三重进路”为题做了加强马院建设的经验分享。李梦云指出,促进马院发展,一是要准确定位,明晰发展目标和方向。学院发展要有切实的奋斗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在软科学排名、学科排名和学院的特色发展定位上都必须有清晰的目标。二是抓住发展机遇,营造良好内外环境。要努力争取当地政府和行业的支持,要争取校领导的真正重视,要用好内外部资源。三是要凝聚学院力量,助推学科高质量发展。要通过科研的有组织推动、品牌学术平台持续打造、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大力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加强、服务政府和社会的能力的主动增强等方面真正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李梦云特别分享了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培育和申报的经验和感悟,强调要整合全校优质资源、夯实学科基础、突出特色优势、强调建设成效,凸显人才培养优势。李院长坦诚而全面的经验分享令我们备受感动。

座谈会上,双方还围绕如何加强思政课建设质量、如何提升教学能力、如何科学的进行教学科研奖励、如何进一步提升“大思政课”建设实效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image.png

 此次两地马院组建调研团是为了充分了解兄弟学院的“十四五”发展经验和“十五五”规划方案编制思路,重点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培育和申报经验,以及重点建设马院发展经验等调研团第一站是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假期间还将分别调研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兄弟学院,充分学习并把握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特色经验和普遍规律,以便更好的总结学院“十四五”发展经验,为科学地制定“十五五”发展规划,以更快更好的发展成效向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献礼。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浙江省首家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与浙江省委宣传部共建的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也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马院。学院前身是1980年成立的马列主义教学部,2006年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23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已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中共党史党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等研究方向。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8人,思政专任教师72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7人,有博士学位的67人,硕士生导师49人,博士生导师11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等国家级人才12人次,省级人才20人次。                        

供稿:梁田

初审:王伟 王建红

终审:孙平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