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学院动态

讲好华电故事,传承华电精神, 做有梦想、有情怀、有担当、有道德的华电人! ——国家级教学名师崔翔教授为2019级博士生讲思政课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针对博士研究生思政课进行了教学改革创新。一是采用专题授课形式,将课程内容科学设置为若干专题,根据任课教师的研究专长,按照各自专题进行授课,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二是邀请专家名师走进课堂,推出“守正创新”博士生系列学术讲座,旨在开阔研究视野,提高学术素养,提升道德素质,将做学问与做人有机结合。

2019年12月4日上午10:10-12:00,国家级教学名师崔翔教授登上博士生思政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讲台,给全校2019级博士生做了题为“学术之路,做人为本”的讲座。

首先,崔翔教授通过讲述校史中的动力经济与企业组织专业,详实考证了我校动力经济专业的发展历程,详细梳理了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到北京电力学校,再到华北电力大学的变迁,全面回顾了在建国初期,如何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创建这个专业。早期为数不多的人才,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崇高的个人品德,他们服从国家分配,按照祖国的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国家的发展和华电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崔老师回顾了华电一个甲子的发展历程,特别介绍了我校高电压专业筚路蓝缕艰辛创业取得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个个不计个人利益,只为国家科技进步服务的杰出教师,在他们身上无不体现着高尚的道德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建校初期的这些老师,不仅为华电的发展带来了成熟的教学体系,更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求真务实、崇尚科学、自强不息的精神,当为我辈学习的楷模。


IMG_4656.jpg


然后,崔翔老师重点讲述了“学术之路,做人为本”这个主题,在从事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坚守科学道德、科学精神、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其次,从“学术不端与科学道德、博士生必过的三道坎以及个人科研经历与体会”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博士研究生如何走好学术之路与人生之路的辩证关系,博士生的科研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必须要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进行纵向自我比较,努力提高科研水平。


1837e75df05e4d61aedc948632ff068e.jpg


在讲座最后,现场博士生踊跃提问,崔翔老师一一回答,解答了同学们在科研选题、未来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聆听崔翔教师讲座,在场师生深受启发,内心颇受触动,更加坚定从事科学研究的初心,更加坚定坚守学术道德的决心,更加坚定走好人生之路的信心。

博电19班班长李涵深激动地表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崔翔先生身体力行面对面为博士生讲授思政课,我深感鼓舞:作为华电电气专业的博士生,我们有义务牢记使命、攀登电气学科高峰;也有责任恪守学术道德与学术诚信的底线,这既是导师和母校对我们的培养,也是人民与祖国对我们的嘱托。未来五年,我们这一批学生陆陆续续将要走入社会,参与到实现伟大梦想的奋斗中,这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党员、博士研究生,我们应该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不断打磨自己,为投身伟大实践积蓄力量。

电气学院1947班博士生沈弘感到特别受震撼,在华电本硕博待的七年时间里竟能在课程学习最后一年的思政课上听到如此精彩的讲座。蔡老师主持的“守正创新 道德中国”博士生系列讲座第二讲请到了华电电气学院的名师崔翔老师。有幸听过崔老师讲授专业课,循循善诱,课堂生动有趣,但从未听过崔老师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深知崔老师教学科研的严谨,对正走在科研路上的我们想必更有启发。感受最深的是崔老师不仅在专业上造诣深,还承担了华电优势专业的发展历史的填补责任。华电校史在这之前这部分都是空档,崔老师亲身走访上世纪五十年代华电高压专业的第一批研究生,为咱们展示了在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为学科发展做出的贡献。我们现在正处于他们带领学科进步的年纪,有着更丰富的资源,更应珍惜当下,砥砺前行。第二点是崔老师谈他对如今中国高校科研发展的方向。当代中国的科研发展已经从学习利用好国外先进技术转变到发展创新型国家,一方面应往交叉学科迈进,另一方面需更加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这是我们科研的根基。科研转型有很长的路要走,敢于挑战,我们可以走得更远。

崔翔老师19级博士生张一鸣满怀深情地说:我是崔老师的学生,平日里崔老师言传身教,有些案例已经听过,但课上再听,还是颇有所感。最给我以触动的是从一位苏联副博士到最初的十一位研究生再到建立起我国首个高压专业的故事。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又所谓薪不尽火方不灭,事实上,正是前辈们的才华、激情、奉献成为了那一捧捧柴火,才使火种可绵延不绝、代代相传。今之责任,在吾一代,希望自己能以背水之势,尽本分之事,汇巨海之流。感谢《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这门课,能让我看到这么多老师、学者以各种视角所展现的历史与当代,真的对于一些思想、政策有所体会。希望以后课程能邀请到更多不同专业背景的“大牛”,以他们各自丰富的阅历、切身的体会,给我们以启迪,也让我们思政课听的更“过瘾”。

能动学院博士生王聪真诚表示:作为一名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博动1948班学生,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7年华电经历,一点一滴都融入到我脑海之中,形成了最初的华电记忆。听完崔翔老师所分享的华电记忆,加深了我对华电的了解,弥补了我对华电历史的欠缺,最大的感受就是:能有幸成为一名华电人,是十分自豪的。华电记忆,最多的是让我学会要怀有感恩之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样,前人的努力实属不易,在享受前人的努力成果的时候,更需要怀有感恩之心,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事科学研究,发挥自身能力,争取在自身研究方向上能有所突破,这是一名合格的华电人现在应该做的,也是我可以做到的事情。作为博士一年级的学生,我更关注的是各位老师关于博士生涯的学习与生活上的建议,这些建议往往能够让我对博士生活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少走弯路,顺利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让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最大的激发和展现。

环境学院1952班博士生苏鹏辰深有体会:崔翔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两部分内容:电气工程学院发展的历程和博士生科研体会及建议。在第一部分中,崔教授运用详实的资料,如数家珍的为我们介绍了电气工程学院的发展历程,使我们感受到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悠久的历史。第二部分,崔教授则娓娓道来的结合自己对博士生科研的实际体会,重点介绍了如何创新和坚守学术底线,展现了一个严谨学者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盼,使我们受益匪浅。崔老师告诉我们无需为将来的不确定而担忧,我们需要立足脚下,将工作做实,未来一定不可限量。使我想起了曾国藩的那句话:“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环境学院1952班博士生柳文婷也感慨良多:这次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使我对学校有了更深的认识。1958年中国的电力事业正随着国家的发展共同成长,在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等指示下,一所高等院校——北京电力学院建成了。由此,在国家高等学校家族中增添了一个主要为电力建设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新成员。六十年前的一星微光,在数百万“华电人”不断探索,顽强拼搏,以自主创新为特征跨越式发展之下,在中国大地扩展为灯的海洋,闪耀着电力文明的天空。我们要延续华电的传统,继承校友拼搏的精神,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以往思政课过多流于形式主义,这种邀请名师大师和校外学者的创新形式让课堂更为生动,深入浅出的讲座让大家坚定了信仰,武装了头脑。对于思政课创新,以后可以更多的结合实践,让大家从社会实践中感知社会热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可再生能源学院1951班博士生马耀财认为:12月4日,我们的博士生政治课课堂有幸请到了崔翔老师——一位师德高尚,育人不倦,学识渊博,受人尊敬的华电老教授。崔老师所讲内容于我来说是一次思想的升华与洗礼。首先,崔老师提到“读博是一条不归路,只能背水一战”给我敲响了警钟。作为一名博一新生,我远远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踏上怎样的一条路,将来会面对怎样艰难的问题。经过这次课程,我要端正我的态度,严格要求自我,时刻准备着最后的战斗。其次,崔老师所提到的博士三道坎让我清晰了我进行博士科研生活的方法与道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凝练成果,仅仅十二字,却像一座灯塔一样指引着我在科学的海洋中有目标前行。同时,崔老师分析了导致学术不断行为的驱动因素,并举了一些现实中血淋淋的惨痛教训。告诫我们科学道德的红线和底线决不能触碰,心中应当时刻保持最初从事科研的理想与信念,避免误入歧途。最后,十分感谢马克思在主义学院请到崔老师为我们授课,这将是我博士生涯乃至人生当中的重要一课。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下一次的政治课又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


6101115ef8864f1e82f087e3722352b6.jpg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思政课的课堂,不仅是获取知识的宝库,更是修身养性,提高自我的殿堂。讲好身边的故事,学习身边的道德模范,更有利于人们弘扬精神,真正做到仰高思齐。

  党委研工部部长李林教授课后谈到:虽然与崔翔老师非常熟悉和了解,但崔老师将如何在博士生思政课上如何讲思政,我是充满着期待的。现场听完两节课,果然让我眼前一亮,感触良多,收获颇丰。崔老师怀着对华电深厚的情感,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致力于办学历史的脉络梳理和深度挖掘,为华电文化建设不遗余力,彰显了一个华电的爱校荣校情怀。在课上,崔老师为大家讲述华电高压专业的创办过程,详细介绍了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每一位参与者的贡献和成就,然后点出主题:当初就是由1名前苏联援华专家和他培养的11名研究生,开启和创建了我国高压专业,他们当时的年龄与在座的研究生差不多,他们能!我们青年博士们,也应该有这份自信和责任,学习他们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精神,立志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这的确是一堂生动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思政课,让我为之动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博士生课堂教学中开设“守正创新——华电2019级博士生系列学术讲座”,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尤其是专业教师走上讲台,致力于研究生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举措。通过崔老师的讲课,我深感其意义重大,是一件很值得研究和扎实推进的改革创新举措。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都在传统的思政课程基础上,致力于课程思政的探索,我认为,马院这项举措,是进一步在探索思政课程与专业的结合,通过专业教师、研究生导师等走进思政课堂,应该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值得深入探索和推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政课教研室主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阳老师表示,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全程聆听。这场讲座给人启发、催人奋进,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情感温度,既注重提升学术素养,更强调遵守科学道德,可谓一堂干货满满触及心灵的思政课。如何才能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终生受益、真心喜欢的“金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并提出了“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如何贯彻落实“八个统一”,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崔翔教授做出了生动诠释和典型示范。从我校办学的艰辛历程说起,以动力经济与企业组织专业的成立为例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让我们深入了解华电校史,心怀感激、不忘初心;对于学术不端的引发因素以及真实案例的介绍,让我们认识到要始终绷紧科学道德这根弦,不碰高压线。通过个人的科研经历和体会,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做科研的苦与乐。讲座逻辑严谨,层层相扣,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对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进行改革创新,专题设置更科学,师资力量更多元,知识讲授更深入,教学方法更丰富,让研究生思政课成为同学们终生受益、真心喜欢的“金课”,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讲好华电故事,传承华电精神,引领全校师生做有梦想、有情怀、有担当、有道德的华电人!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