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仪式暨首场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活动在居庸关长城成功举办
9月23日,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对共建仪式暨首场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活动在居庸关长城成功举办。北京市委宣传部领导,昌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祥,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副书记何华,昌平区各镇街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由马院学生代表刘婉琳主持。
何华在致辞中表示,居庸关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象征,在此挂牌“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意义重大。他指出,本次共建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是整合高校理论资源与基层实践阵地的创新探索。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充分发挥学科与人才优势,将理论宣讲、实践教学与志愿服务融入昌平文明创建全过程,构建理论学习宣传新格局,打造具有昌平特色和华电特色的共建品牌,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入高校智慧与青春动能。
陈祥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此次结对共建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与昌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道,以“双向赋能、合作共赢”为目标,围绕理论宣讲、人才培养、志愿服务、联合培训、“大思政课”建设等重点领域,持续拓展合作空间,完善长效联动机制,推动校地融合走深走实,助力优质理论资源直达基层一线,共同构建“专家领航—骨干示范—群众参与”的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新格局,为昌平区文明创建贡献华电力量。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双方代表签署共建协议。居庸关长城正式挂牌为华北电力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鎏金铜牌熠熠生辉,与长城的雄伟轮廓相映,标志着双方携手并肩、深度合作,也是校地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生动实践。
为进一步推动理论骨干下沉基层,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赵钰洁受聘担任史各庄街道领秀慧谷社区文明实践站副站长。这一创新举措体现了学校推动理论资源向社区转化、助力文明实践提质升级的积极探索。
仪式后,首场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在长城脚下庄严开讲。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孙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李佳霓、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赵钰洁分别做宣讲报告。
理论宣讲结束后,我校与育新学校师生共同攀登居庸关长城,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志愿服务活动。师生们沿古老阶石拾级而上,了解居庸关长城的历史渊源和战略地位,在攀登中凝聚前行力量,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与战略智慧,同时清理沿线垃圾、维护景区环境,用实际行动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此次结对共建,为我们进一步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政策解读、实践落地以及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提供了宝贵平台,也为师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开辟了实践新路径。
初审:陈希洋
复审:侯步蟾
终审: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