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首页» 学院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尚小明教授作学术报告


11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尚小明应邀为我校师生以线上形式作题为“宋教仁被刺真相剖析”的学术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孙平、学院师生代表、以及校外数名高校及科研机构代表聆听了此次报告。本次学术报告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蔡洁主持。



孙平对尚小明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需要教师及时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做到在改进中增强,在创新中提高。本次报告是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的一次开拓性尝试,有助于学院思政课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尚小明老师分四个部分对“宋案”进行了剖析。首先,尚老师提供了研究“宋案”的方法和思路。他利用北京市档案馆藏的国民共进会档案,北京大学历史系藏的袁世凯、赵秉钧应对宋案密档,以及相关人物供词等原始核心证据,厘清了案情的来龙去脉,并将案情与当时的政情紧密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他强调,“宋案”不等于“刺宋案”,要将“刺宋”置于整个“宋案”的发展演变进程中考察,才能获得真相。



其次,尚老师介绍了“刺宋案”相关人物与案情的联系。他细致梳理了袁世凯、赵秉钧、洪述祖、应夔丞、武士英等主要人物以及每个人物之间密切的人际关系,详细介绍了1912年9月至1919年3月“刺宋案”的发酵过程,并通过《监督议院政府神圣裁判机关简明宣告文》和《洪述祖3月6日致应夔丞函》两个文件,缜密推理出在应夔丞刺宋背后的直接指示者是北京政府内务部秘书洪述祖这一结论。

再次,尚老师纠正了宋案中两个错误的认识。一是通过对赵秉钧与应夔丞密码电本事件的梳理并结合当时政情,认为赵秉钧虽然曾卷入到“刺宋”以前构陷孙黄宋等阴谋中,但是与“刺宋”本身无关;二是通过细致分析《京师警察厅勤务督察长钱锡霖为将审讯应夔丞裁判所由沪转鄂事致赵秉钧函残片》,认为陈其美主谋杀宋教仁实乃谬说。

最后,尚老师概述了宋案研究的最终结论。他强调,宋案是由收抚共进会、操弄宪法起草、构陷“孙黄宋”、刺杀宋教仁等多个环节次第演进与交错进行而酿成的复杂案件,“刺宋”是最后一个环节,发生于临时政府即将过渡至正式政府、袁世凯与国民党之间激烈争斗的关键时刻。在与案件直接相关的袁世凯、赵秉钧、洪述祖、应夔丞四个重要人物中,人物关系扑朔迷离,四人各怀鬼胎,对于宋教仁被刺案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袁氏利用洪、应以不法手段对付国民党,实际上为二人做了极坏的示范,故二人合谋杀宋,袁氏并不能完全脱离干系。案发后,袁氏考虑的首要问题是该案对其竞选正式大总统所带来的冲击。由于国民党无法以法律途径解决刺宋案,国民党与袁世凯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最终酿成二次革命。

尚老师的报告引起了参会师生的广泛兴趣。同学们结合《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琦善形象塑造、二次革命导致国民党内部的分化等问题展开讨论,并请教尚老师如何看待私人笔记、账本、日记等孤证史料,及如何把握不同人物来往电文的真实意味。尚老师对同学们的提问给予认真解答,并鼓励同学们要阅读原始资料、积累信息,在研究具体案件中要把握案情发展顺序的原则,并且要清楚案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才能避免因果关系的颠倒。

本次报告通过邀请知名学者分享学术前沿成果,为我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提升了我校学生的文史素养和辩证分析能力。

附:学者简介

尚小明,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清代学术及近代政治、教育。著有《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清代士人游幕表》《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北大史学系早期发展史研究》《宋案重审》等。编有资料集《清末立宪运动丛刊》(立宪团体卷、山西谘议局卷、山东谘议局卷、国会**运动卷)。

初审:高洁、蔡洁

审核:武昌杰、孙平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