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布2012年华北电力大学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通知
校直各单位:
根据《华北电力大学教学成果奖评审办法》精神,学校开展了2012年华北电力大学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经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学校批准,11项成果获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7项成果获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5项成果获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名单见附件。
开展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是深入落实“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战略任务,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此次获奖的项目汇集了广大教职工近年来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取得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在总体上代表了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和应用这些获奖成果,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为使我校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同类高校先进水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2012年华北电力大学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附件:
2012年华北电力大学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北京校部)
一、特等奖(7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 |
1 |
能源电力高等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教务处校长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所 |
刘吉臻 安连锁 米增强 柳长安 王秀梅 肖万里 杨 凯 荀振芳 |
2 |
固学科之基开创新之源——面向电力行业的工程电磁场教学改革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崔 翔 王泽忠 卢斌先 李 琳 王银顺 |
3 |
面向行业需求校企研协同创新能源电力应用型研究生培养 |
研究生院校长办公室 |
安连锁 赵冬梅 丁常富 葛永庆 赵黎明 赵会茹 |
4 |
适应国家新能源电力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人才 |
可再生能源学院国际合作处校长办公室 |
田 德 刘永前 杨勇平 邓 英 王 永 李玉华 韩 爽 |
5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体系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
徐 鸿 李惊涛 付忠广 王修彦 戈志华 |
6 |
电力高级管理复合人才UIG协同培养及其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乌云娜 牛东晓 李彦斌 陈文君 刘元欣 |
7 |
大电力学科体系下“电-动-核”三位一体“工程型”核电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 |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
陆道纲 李向宾 陈义学 马 雁 刘 滨 |
二、一等奖(8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 |
1 |
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王增平 黄少锋 肖仕武 毕天姝 郑 涛 |
2 |
学科引领,科研先导,校企合作,电气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持续实践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艾 欣 王增平 宋金鹏 徐衍会 孙英云 |
3 |
问题导向、实践先行的自动化专业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
白 焰 刘 禾 杨国田 陆会明 田 涛 |
4 |
适应国家能源电力发展需求 构建能动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
付忠广 杨志平 胡刚刚 徐 鸿 刘 彤 |
5 |
面向电力特色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学课群体系研究与实践 |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
何 青 李 斌 刘静静 毛雪平 张乃强 |
6 |
基于程序设计能力的课程群建设 |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
林碧英 郑 玲 阎光伟 徐琳茜 石 敏 |
7 |
探索闭环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电力市场教学团队创新实践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曾 鸣 刘敦楠 董 军 谢传胜 刘小丽 |
8 |
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研究生院 |
赵冬梅 赵会茹 顾雪平 王青霞 王宗华 |
三、二等奖(19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 |
1 |
“新能源利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朱永强 尹忠东 文 俊 王玲玲 刘其辉 |
2 |
能源行业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王学棉 王书生 周凤翱 方仲炳 曹治国 |
3 |
电力电子综合高级研发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张一工 刘 晋 牛印锁 韩民晓 文 俊 |
4 |
面向工程突出特色的专业课程建设 |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
邱 天 常太华 肖运启 段泉圣 杨婷婷 |
5 |
工科研究生矩阵论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
数理学院 |
邱启荣 徐英凯 马德香 李晓伟 |
6 |
提升大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体育教学部 |
任金锁 付 志 曹运华 李文忠 李 亮 |
7 |
以第二课堂促第一课堂的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
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 |
梁光胜 张瑞雅 张新娟 高雪莲 王集令 |
8 |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与实践 |
外国语学院 |
康建刚 金朋荪 赵玉闪 吕亮球 王 华 |
9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建与生物能源人才培养 |
可再生能源学院 |
杨世关 董长青 李继红 王体朋 郑宗明 |
10 |
数学建模竞赛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促进作用 |
数理学院 |
潘 志 谷云东 雍雪林 张可铭 高 欣 |
11 |
结构功能相结合的理工类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实践 |
国际教育学院 |
火月丽 濮擎红 赵焕梅 曾雅云 郑 路 |
12 |
基于思维能力提升的核专业课程授课理念和实践改革研究 |
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
周 涛 牛风雷 玉宇 周世梁 |
13 |
通过竞赛,提升文科学生实践能力 |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陈 波 马卫华 姚建平 郑 路 卢海燕 |
14 |
数字化工程图学教学平台建设 |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
杜冬梅 杨志凌 郑 凯 张 志 李 红 |
15 |
行业特色物流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研究——以电力特色为例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杨淑霞 刘 杰 郭晓鹏 |
16 |
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群软硬件教学平台 |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
夏 宏 闫江毓 贾静平 琚 赟 马 炜 |
17 |
基于金融实验平台的《公司金融》双语课程全过程考试评价模式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孙 冬 李 宁 田光宁 沈 巍 |
18 |
泵与风机理论与实践多协同教学(含有教材) |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 |
贾瑞宣 杨志平 张 辉高 丹 孙东红 |
19 |
网络超媒体多元评价体系与英语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 |
外国语学院 |
李海燕 金朋荪 赵玉闪 康建刚 吕亮球 |
2012年华北电力大学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保定校区)
一、特等奖(4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 |
1 |
建立大学生创新园,构筑高等院校创新教育新模式 |
工程训练中心 |
李 琦 张树国 王秀梅 房 静 林永君 |
2 |
以核心课程和工程实践平台建设为重点,构建全过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
孔英会 戚银城 张淑娥 余 萍 程文清 |
3 |
面向行业需求,构筑理工科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教务处 |
王秀梅 米增强 刘彦丰 纪蓬勃 杨红霞 |
4 |
继电保护创新研究型实验平台及教学实践 |
电力工程系 |
焦彦军 杨明玉 李秀琴 李 翀 王 雪 |
二、一等奖(9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 |
1 |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
动力工程系 |
韩中合 王松岭 李 斌 叶学民 田松峰 |
2 |
围绕电力市场的特色专业建设,打造电力卓越管理人才培养高地 |
经济管理系 |
黄元生 孙 薇 牛东晓 李金颖 刘树良 |
3 |
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着力点 |
机械工程系 |
戴庆辉 范孝良 慈铁军 叶 锋 李 东 |
4 |
结合元认知理论的《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辅助教学体系研究 |
电力工程系 |
栗然梁海平马燕峰赵书强 杨淑英 |
5 |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工程化创新培养模式建设 |
计算机系 |
程晓荣 史光丽 王晓辉 宋 雨 鲁 斌 |
6 |
会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经济管理系 |
孙 薇 李泽红 刘树良 |
7 |
水污染控制工程多层次全方位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王淑勤 赵 毅 张树国 冯亚娜 苏金坡 |
8 |
“离线自主学习--在线仿真操作”的电厂仿真运行教学模式 |
自动化系 |
马 进 马良玉 李 静 冉 鹏 |
9 |
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与方法改革 |
经济管理系 |
李金颖 孙 薇 任 峰 |
三、二等奖(16项)
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 |
1 |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为目标的工程训练多形式开放运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工程训练 中心 |
崔伟清 房 静 王永武 邢迪雄 曹 锋 |
2 |
建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
动力工程系 |
魏 兵 荆有印 杨先亮 时国华 王江江 |
3 |
大型汽轮机结构三维动画教学软件 |
动力工程系 |
李永华 韩中合 闫顺林 王 智 钱江波 |
4 |
创新英语教学理念,跨文化人文素养领先 |
英语系 |
张 莉 魏月红 刘 洋 祖 林 张秋爽 |
5 |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列教材 |
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 |
张丽静 朱有产 潘卫华 张锋奇 刘淑平 |
6 |
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计算机系 |
张少敏 郑顾平 于 浩 王保义 陈基禄 |
7 |
自动化系大学生实践创新模式 |
自动化系 |
王印松 林永君 王炳谦 王 栋 |
8 |
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教学和实践平台建设 |
动力工程系 |
叶学民 李春曦 吕玉坤 吴正人 王松岭 |
9 |
突出实践特色的电子信息课程立体化教学平台建设 |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
尚秋峰 姚国珍 吕安强 谢志远 尹成群 |
10 |
协同视域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入心受益”工程研究 |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
王聚芹 安月兴 刘新峰 张乃芳 |
11 |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
机械工程系 |
康 辉 刘 静 姚小清 邓小姝 |
12 |
基于校园网的虚拟电工实验研究与实践 |
电力工程系 |
李宝树 贾秀芳 赵书涛 庞承宗 |
13 |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教材及实验建设研究与实践 |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
余 萍 车辚辚 李 然 程文清 贾惠彬 |
14 |
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
动力工程系 |
李 斌 杨先亮 孙冬雷 许小刚 靳光亚 |
15 |
自主学习与互动教育相整合的高校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图书馆 |
谢 红 周晓兰 李晓志 康恩婷 刘 华 |
16 |
《电机状态监测》课程综合建设与改革 |
电力工程系 |
李永刚 李俊卿 朱凌 孙丽玲 |